
說真的,這對做自動化的人來說有點衝擊。
因為如果你玩過 #n8n 或 #Zapier,就知道那種拖拉式自動化流程有多方便——
結果現在 OpenAI 要自己做一個。還給不給人活路。
但重點是,這不只是「又一個 API」。
它是一個可視化畫布,可以拖拉元件、設定邏輯、加上審核流程,
直接在 OpenAI 裡完成多步驟的 Agent 工作流。
左邊是元件列表,右邊是即時預覽畫面,整個像在拼積木。
幾個亮點真的很猛:
* 邏輯節點:能做 if/else、分支、重試
* MCP 連接器:外部系統直接拉進來,不用再自己串
* 使用者審核與 guardrails:關鍵節點可人工確認
* 檔案搜尋與資料轉換模組:非結構化資料也能自動處理
用這些組件,可以拼出自動客服、資料補全、文件比對、審核流程…
而且這次不是「外部工具整合 OpenAI」,
而是 OpenAI 自己變成整合的中心。
開發者 Alexey Shabanov 形容這是「目前體驗最順暢的 Agent Builder 畫布」。
某種程度上,這就像把 n8n、Zapier 的核心功能原生化、嵌進 OpenAI 平台裡。
從這一刻開始,「自動化平台」和「AI 平台」的界線幾乎被抹平。
我自己會特別觀察兩件事:
1. 小團隊能不能用更少基礎建設,做出穩定又可審核的 AI 功能
2. 資料治理與人工審核能不能真的模組化,讓任何人都能拖出來用
也許未來我們不再是「串 AI」,
而是直接在 AI 裡「設計自動化」。
到那時,開發者的角色可能也要重新定義了。